关爱儿童听力,助力健康成长发表时间:2020-07-09 11:27 六一儿童节到了!不少家长朋友都会为孩子们准备礼物。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家长们,尽量避免购买高分贝的发声玩具。 关爱儿童听力 助力健康成长!除了警惕(玩具)噪音,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儿童听力受损,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听力?跟随本篇内容,一起来了解下吧。 我国于2016年起实施新版《玩具安全》国家标准,将玩具声响列为强制性要求。并首次明确将“分贝数”写入其中,发声的玩具应符合下述要求: 1、近耳玩具声音不应超过65分贝; 2、除近耳玩具外的所有其他玩具,产生的连续声音平均声级不应超过85分贝。 玩具噪音超过70分贝,会对儿童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。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,儿童会产生头痛、头昏、耳鸣、情绪紧张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。 除了玩具噪音,以下噪音也会影响儿童听力—— 耳机噪声:应限制儿童使用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,尤其不应戴着耳机看视频、玩游戏。 ![]() 家庭噪声:电视或广播声音过大、家人习惯高声说话等;娱乐场所噪声:商场、游乐园等或存在噪声污染问题。 开车时噪音:车速较快,风噪声可能会超过100分贝。大声鸣笛、车内大音量听歌等,也会伤害耳朵。 用力擤鼻涕:擤鼻涕时,同时捏住两侧鼻子用力擤,鼻涕和细菌更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,感染中耳炎。 棉签掏耳朵:儿童耳道窄且浅,棉签易把耳屎推入耳朵深处,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鼓膜损伤,影响听力。 ![]() 用药不当:据《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》显示我国每年因用药不当导致听力损伤的儿童约有3万名。 烟草危害:儿童如果接触二手烟,可能会患中耳疾病,从而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和耳聋。 除了先天听力异常,听力障碍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,表现为迟发性或者渐进性听力损失,定期听力检查可及时了解孩子听力情况,预防听力下降与耳科疾病的发生。 我国《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》规定,儿童听力筛查的年龄为0~6岁,即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,进入0~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,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,其中6、12、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。 另外,当孩子若出现以下行为,家长要引起重视,及时带孩子就诊,以确定是否存在听力下降: ![]()
如果儿童被确诊为听力障碍必须实施早期干预,根据不同的听力情况,选择不同的干预措施。其中,选配助听器也是目前听障朋友常用的康复手段之一。 儿童选配助听器需注意以下方面:选配前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,确定适应证,根据儿童的听力损失性质及程度选配适合的助听器。
在正规的听力康复机构或助听器验配机构选配助听器,由专业人员定期调试助听器并进行助听器效果评估。 |